焦点快报!达利食品拟私有化退市,股价低迷背后创新、渠道优势遭挑战
红星资本局7月3日消息,达利食品(03799.HK)近日与融世国际投资有限公司发布联合公告称,公司拟启动私有化退市。
对于退市,达利食品称主要是由于股价低迷,公司丧失维持上市地位的优势;股价不理想对业务发展造成不利影响;私有化有利于实施长远策略。
(资料图片)
红星资本局发现,达利食品近几年不仅股价表现低迷,其业绩也出现了增长乏力甚至下滑的趋势。而其背后,或与其稳健有余、创新不足导致的发展乏力,以及其经销渠道优势正面临挑战有关。
资料图 图自视觉中国
(一)
拟启动私有化退市
“有利于实施长远策略”
6月27日,达利食品发布公告称,拟启动私有化退市。
“对本公司有利。”达利食品表示。
对于私有化退市,达利食品表示有三点原因。一是由于股价低迷,达利食品已丧失维持上市地位的优势,股权集资能力有限。二是股份价格表现不理想,对达利食品的业务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截图自东方财富网
据了解,达利食品股价自2018年1月出现峰值6.86港元每股后,呈现逐渐下跌的趋势,2023年5月23日至6月1日,其股价甚至连降7个板,最终跌至2.44港元每股。
截图自东方财富网
达利食品认为,公司的股价自首次公开发售后显著下跌,但业务及财务表现仍然稳健及强韧。要约人认为,股份价格低迷已经对本公司在客户、雇员及投资者间的声誉,连带对本公司的业务造成不利影响。预计实施建议将可消除此不利影响。
三是私有化有利于达利食品实施长远策略,而这些策略或会对公司短期表现及股息回报造成不利影响。
对于其将实施何种长远策略及未来发展方向,红星资本局致信咨询达利食品,对方暂无回应。
(二)
数十年跟随策略
多品牌成为行业头部
达利食品于1989年创立,至今已30余年,旗下有达利园、好吃点、可比克、乐虎、和其正、豆本豆、美焙辰七大知名品牌。
据达利食品2022年财报,达利园为细分领域中全国排名第一,可比克、好吃点在各自细分领域为国产品牌第一。
值得注意的是,达利食品能发展到今天这一地位离不开其长期坚持的“跟随策略”。
90年代中期,“派”在全国流行起来,好丽友在当时独霸市场。2002年达利食品推出“达利园”品牌及定价更低的达利园蛋黄派。
相比于好丽友,达利园的产品价格便宜了近三分之二(目前好丽友蛋黄派276g12枚价格为18.9元,达利园蛋黄派650g约28枚价格为18.8元),成功抢占下沉市场。
对标已被市场验证过的头部火热产品,推出价格更低廉的产品,抢占下沉市场,达利食品用同样的策略在2003年推出了价格低于乐事薯片的可比克薯片。
2004年,达利食品又对标饼干巨头亿滋国际,推出烘培饼干好吃点。
此后,达利食品又把视角投向饮料赛道。2007年,据中国新闻周刊,王老吉凉茶总销量突破50亿元人民币,超越可口可乐、红牛等成为年度全国罐装饮料的销售第一。同年,达利食品推出了和其正凉茶。
2012年,红牛在中国的销售额破百亿元,后一年,达利食品推出了同为功能性饮料的乐虎。
据招股书,达利食品2012-2014年收益复合年增长率为17.4%。
2017年,伴随整个即饮豆奶市场的火爆,达利食品又看中了豆奶标的,推出豆本豆豆奶,其250ml*24盒规的价格39元仅为豆奶传统巨头维他奶的70%。2021年,达利食品宣布豆本豆成为了行业第一。
(三)
失去对标对象
创新跟不上,后劲不足
值得注意的是,在推出豆本豆后,达利食品的业绩出现了增速放缓甚至下滑的迹象。
2018年-2022年达利食品营收起伏不定,从结果来看,其2022年199.57亿元营收相对于前四年可谓原地踏步,甚至不及2018年的营收水平。而其盈利能力也出现疲软,净利润增速分别为8.26%、3.3%、0.2%、-3.2%,整体呈现下滑趋势。
“创新不足”是达利食品被业内普遍诟病的问题。靠跟随策略促使品牌获得龙头地位,但成为行业第一后没了对标对象,最考验的便是自主创新能力。
近年来,达利食品旗下各品牌都发布了不少新品,并针对达利园、乐虎两大品牌进行了产品升级,但不见爆款单品再现。
达利食品的低水平研发费用也从侧面反映出这一问题。2022年,达利食品虽然在收益下降的情况下加大了研发创新投入,但其研发费用率仍处于低位,为0.38%,低于三只松鼠(300783.SZ)0.52%、良品铺子(603719.SH)0.54%的研发费用率,远低于甘源食品(002991.SZ)1.55%、盐津铺子(002847.SZ)2.4%。
而在达利食品原地踏步的几年,消费市场已经经历了几轮消费升级及消费习惯的变更。达利食品曾经跟随的品牌还在不断推陈出新,如好丽友推出非油炸薯片“薯愿”,乐事在上新口味的同时还推出了饱和脂肪含量减少50%的健康产品;不少细分领域的新贵品牌强势进场,如饮料界的元气森林,休闲零食界的三只松鼠、良品铺子等,并从高线往低线市场压;还有不少性价比更高的品牌,蚕食达利食品的下沉市场。如比“好吃点”更便宜的“吃好点”,比达利园容量更大的“达禾川”出现在乡镇小卖部。
红星资本局曾探访一家工厂发现,在乐虎、红牛、东鹏特饮等货架上,该工厂员工更喜欢购买一款名为“暴雨能量”饮料,因为同等价格下其容量更大,且有抽奖活动。
“达利食品未来还是要走创新升级的道路,往高线城市做,寻求产品迭代发展,构建产品金字塔矩阵,这是重中之重。”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7月2日向红星资本局表示。
达利食品或也意识到自己稳健有余、创新不足的问题。其在公告中表示,公司一直非常关注股份价格表现以维系其在业务伙伴中的声誉,因而对公司寻求其他机遇或实施长远策略造成限制,因为这些机遇或策略可能会对公司短期表现、其股份价格以及短期股息资本财务回报造成不利影响。
(四)
经销商问题频出
“高毛利一刀切”策略遭遇挑战
对于最近成为行业第一的品牌豆本豆,达利食品曾多次对其进行“销售火爆”类的宣传。2017年上市后,豆本豆号称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完成了10亿元销售目标。2021年,豆本豆表示为行业第一。
但有声音质疑这一成绩掺有水分。
据中国经营报2018年报道称,多名达利食品经销商透露,豆本豆的大卖,并不是所有产品都流到消费者的手中,绝大部分仍旧还在经销商的库房当中。
新京报曾报道称,杭州一名达利食品经销商表示,有超过7成的豆本豆压在仓库内,仅有2成左右的产品流向消费者。而这2成产品中,部分还是通过低价促销完成的。
红星资本局致信咨询达利食品2022年是否仍有压货问题出现,对方暂无回应。
而媒体报道的豆本豆压货问题或只是达利食品面临经销商问题的缩影。
达利食品三十余年能依靠跟随策略打出多个品牌,离不开其在经销渠道的深耕。“集团具有其他同业不可复制的遍布全国的渠道网络核心优势。”达利食品在2022年财报里表示。
但近几年,达利食品的经销商问题频频被曝出。
据新京报,达利食品要求经销商先行垫付当地市场的推广费用,之后再逐步结清。此外,达利食品对经销商收取的费用繁多复杂,除推广费外,还包括定金、保证金、处理市场临期产品费等,很多款项也迟迟不能结算清楚。
据中国经营报,在达利食品经销商体系内,不存在帮当地经销商清理库存的行为,也无高效迅速的旧货分流机制,经销商的库存必须完全依赖自己消化。为了缓解过期而带来的损耗,部分经销商甚至铤而走险篡改产品的生产日期。而达利食品之所以没有处理滞销旧货的机制,主要是由于其给予经销商的毛利远高于康师傅等品牌,以此激励和吸引了不少新经销商。
快消品行业专家冯启表示,达利食品尚未将终端把控能力下沉到偏远地区,反而采用“一刀切”用高毛利去刺激经销商将渠道下沉,“这些激励措施一般是中小企业惯用的手段,而达利食品有百亿元的营业额,却仍旧采取这些手段,只能说明达利食品在渠道分销方面还是有待加强。”
红星资本局还注意到,达利食品的“高毛利一刀切”策略也在近几年遭遇了挑战。据山东商报2022年报道,豆本豆在物流、仓储、人工环节的成本持续上涨,经销商拿货不再具有毛利优势,且捆绑压货战术使得该产品的滞销率居高不下,经销渠道叫苦不迭。
在创新能力、产品力不及头部品牌甚至新兴品牌时,达利食品若在渠道端优势不再,其面临的或不只是私有化退市。
红星新闻记者 张露曦 俞瑶
编辑 杨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