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好生命“必修课” 渝中区学校开展急救技能培训会
“评估现场环境、判断意识呼吸状况、迅速呼救、胸外按压、开放气道……”3月14日,2023渝中区学校急救技能培训会在重庆市第二十九中学校举行,来自渝中区56个学校的AED管理员、校医保健教师、体育教师、班主任组成的167人参与培训,共上一堂生命“必修课”。
“‘救’在身边 校园守护”。当天, 培训内容结合校园应急救护实际需求,纳入心肺复苏术(CPR+AED)、气道异物梗阻解除术、骨折包扎固定等常见、重要的公共卫生应急技能。在“校园安全无小事,紧急救护很关键”的思想共鸣下,参训老师踊跃答题,积极互动,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理论知识学习结束后,学员分组“一对一”进行急救技能操作培训,在完成心肺复苏操作与自动体外除颤仪(AED)理论(以下简称AED)、实操等各项考核后,共有139人取得了重庆市红十字会公众应急救护员证书。
理论学习。渝中区教育委员会供图
(资料图片)
本次培训会由渝中区教育委员会、区教育行业红会联合举办,按照渝中区教委要求,参训教师回校后将继续组织开展校园内二次培训,进一步筑牢守护师生生命健康的长城。
“拿到证书是欣喜,而更多欣慰是自己掌握了更多突发情况紧急施救的技能。”渝中区中山小学校二年级班主任肖琪谈到,学校一直高度重视师生安全保障,班主任、教师在每周、每学期都要进行高频次、各领域的技能培训。本次系统性培训会后,相关知识、技能,特别是AED的应用受到不少老师的询问关注,学校也已经着力安排校内二次培训分享。
“AED的使用在本次培训中尤为重要,作为最佳急救手段和设备的心肺复苏术工具,公众知晓率、使用率和掌握率却面临‘三低’窘境”。渝中区教委介绍,今年渝中区为全区中小学配置的AED已经全面落地到校,这次培训则是进一步推动师生健康保障工作的务实举措,确保师生在危急时刻会用、敢用AED,意义重大。
实操演练。渝中区教委供图
“通过本次的培训会,对紧急救护有了更为深入、全新的体会。”来自渝中区解放西路小学校的曾子航既是美术老师,也是一名兼职校医保健教师。她谈到,早在2017年就已经取得了应急救护员证书,几年来在区教委及学校的统筹安排下,从未间断学习。相较于以往AED的使用,现在配置的设备操作也更为便捷简单,给予了校园安全更为有力的保障。
据悉,近年来,渝中区持续抓实抓细“校园守护”各项措施,大力培养救护师资,通过创新模式普及师生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以实操技能培训、比赛等多种方式,全面提升了校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有效推进了渝中区青少年健康成长。
培训会现场。渝中区教委供图
会上,渝中区教委副主任杨斌表示,校园师生的平安健康是保障教学持续的基石,开展应急救护培训、普及应急救护知识技能是保护青少年生命健康的重要举措。渝中区教委高度重视校园安全和健康,为提升校园应急处置能力,从2010年起就建立了救护培训定期机制,每年组织全区中小学校医和保健教师开展应急救护专项培训,积极促进教师专业化资格化培训。本次培训会系统性推进后,还将于4月举行渝中区教育系统教职工应急救护接力比赛。(林果)